4月13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河南省脑科学与脑机接口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师丽受邀访问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并在机自大楼伯时会堂作了题为“鸟类小目标视觉信息处理神经机制及类脑算法研究”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自动化系主任杜大军教授主持,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原院长、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费敏锐教授和自动化系自仪教研室主任周文举教授等参加了讲座,并吸引了众多师生参与,现场学术氛围浓厚。
聚焦前沿:从脑科学到智能算法
报告中,师丽教授围绕鸟类视觉神经机制的研究展开,深入解析了鸟类如何通过高效的小目标视觉处理能力实现复杂环境下的精准感知与导航,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一生物学机制转化为类脑计算模型与人工智能算法。她指出,相关研究在计算机视觉、无人机导航、医学影像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为跨学科融合提供了新思路。师教授还分享了团队在医学数字孪生、冠心病智能辅助诊断等领域的创新成果,展现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交叉研究的巨大潜力。
学术成就与贡献
师丽教授是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致力于脑科学、医学人工智能及智能系统研究。她主持国家级及省部级重点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创新特区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军口)、省部级科技奖多项,发表论文15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4项,并担任多个国际期刊编委及学术组织委员。
启迪科研创新,共话学科未来
讲座过程中,师丽教授与在场师生就类脑算法实现路径、医学与工程交叉技术挑战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参会师生表示,报告内容兼具理论深度与应用价值,为相关领域研究提供了重要启发。自动化系领导表示,本次讲座是推进“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要活动之一,未来将持续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平台,助力师生开拓视野、激发创新动力。
此次学术活动不仅深化了上海大学与清华大学的学术联动,也为推动人工智能与脑科学领域的交叉研究注入了新动能。自动化系将继续秉承开放合作的理念,邀请国内外顶尖学者共探科技前沿,为培养创新型人才与推动学科发展贡献力量。
(报道单位: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自动化系)